歡迎來到現(xiàn)代與經(jīng)典,讓教育人生更絢麗!
小升初周周練
1.兩個十位數(shù)11……1和99……9相乘,所得的積中,是奇數(shù)數(shù)字的有( )個。
2.所有加上12后能被5整除的三位數(shù),它們的總和是( )。
3.如果三本作文本的價錢等于四本數(shù)學練習本的價錢,而買四本作文本比買三本數(shù)學練習本多付0.56元,那么,每本作文本的價錢是( )元。
4.塑料袋里有一些奶糖,如果每次取3粒,最后剩1粒,如果每次取5;7粒,最后都剩4粒,這袋糖最少有( )粒。
5.一列快車長200米,一列慢車長280米,兩車在雙軌鐵路上同向而行,從快車車頭與慢車車尾相遇到快車車尾與慢車車頭相離,共用160秒。坐在快車上的人看到有49棵樹從車窗邊掠過,相遇、相離時正好各有一棵掠過,如果每兩棵樹距離60米(樹的粗細不計),那么慢車的速度是每秒( )米。
6.張師傅開車去某地,在起點處他看見路邊里程碑上寫著兩位數(shù)△□千米,過了一小時,他看見第二里程碑上寫著□△千米,又過了一小時,第三個里程碑上寫著三位數(shù),恰好是第一個兩位數(shù)的中間加個0,即△0□千米。如果汽車的速度始終不變,第三個里程碑上顯示的數(shù)是( )。
7.一個人從A地越過山頂B到C地,走了19.5千米,共用了5小時30分鐘。如果他從A到B上山時每小時行3千米,從B到C下山時每小時行5千米,那么他從C經(jīng)B返回A用的時間是( )。
8.甲和乙兩人同向而行,如果甲讓乙先走7米,5秒鐘后甲可以追上乙;如果甲讓乙先走2秒鐘,則7秒鐘后甲可以追上乙。甲每秒鐘走( )米。
9.一組人員一起割兩塊草地上的草,大的一塊草地比小的一塊大一倍,全體組員用半天時間割大的一塊地,下午他們分開割,一半人留在原地到傍晚把草割完,另外一半人到小草地上割草,到傍晚還剩下一塊。剩下的地第二天由一個人用一天時間才割完。這組割草人共有( )人。
10.時針與分針在八點與九點之間成一直線時,小剛開始從東村出發(fā)到西村,到達西村時,時針恰好與分針第一次重合。小剛從東村到西村共約用了( )分鐘。(得數(shù)保留整數(shù))
11.錢袋中有1分、2分和5分三種硬幣,甲從袋中取出三枚,乙從袋中取出兩枚,取出的五枚硬幣僅有兩種面值,并且甲取出的三枚硬幣的和比乙取出的兩枚硬幣的和少3分,那么取出的錢數(shù)的總和最多是( )分。
12.有一批文章共15篇,各篇文章的頁數(shù)分別是1頁、2頁、3頁……14頁和15頁稿紙。如果將這些論文按一定次序裝訂成冊,并且統(tǒng)一編上頁碼,那么每篇文章的第一頁是奇數(shù)頁碼的論文最多可有( )篇。
13.在一根長100厘米的木棍上,自左至右每隔6厘米染一個紅點,同時自右至左每隔5厘米也染上一個紅點,然后沿所有的紅點處將木棍逐段鋸開,那么長度是4厘米的短木棍有( )條。
14.在黑板上任意寫一個自然數(shù),在不是它的約數(shù)中,找出最小的自然數(shù),擦去原數(shù),寫上找到的這個最小的自然數(shù)!@樣連續(xù)做下去,直到黑板上出現(xiàn)2為止。對于任意的一個自然數(shù),最多擦( )次,黑板上就會出現(xiàn)2。
15.一條街上,一個騎車人和一個步行人同向而行,騎車人的速度是步行人速度的3倍。每隔10分鐘有一輛公共汽車超過步行人,每隔20分鐘,有一輛公共汽車超過騎車人。如果公共汽車從始發(fā)站每次間隔同樣的時間發(fā)一輛車,那么每隔( )分鐘發(fā)一輛公共汽車。
答案
1.10個。(提示:11……1×9……9=11……1×(100…0-1)
2.99090。(提示:這樣的三位數(shù)最小是103,最大是998。)
3.0.32元。(提示:一本作文本和一本數(shù)學練習本共要0.56元,這樣數(shù)學本的價錢是0.56×3÷(3+4)=0.24(元))
4.109粒。
5.每秒15米。(提示:兩車速度差為(200+280)÷160=3米/秒,快車速度為 60×(49-1)÷160=18米/秒。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