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來到現(xiàn)代與經(jīng)典,讓教育人生更絢麗!
加法的認識
教材分析:“加法”這節(jié)課是計算教學的起始課,大多數(shù)學生已經(jīng)會算一些簡單的加法,但對于加法的真正含義未必理解的清楚。雖然初步認識加法,知識比較簡單,但這對學生以后學習計算,解決問題等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。教材通過主題圖——折紙鶴,使學生通過看圖,直觀的可以看出1名學生和2名學生,1只紅紙鶴和2只藍紙鶴的合并的過程,初步體會加法的含義。在學生獲得直觀體驗后,再抽象出數(shù)學符號和數(shù)學算式。再通過各種操作,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加法的理解。為了加深學生對加法含義的理解,教學中不但要展現(xiàn)主題圖,還要注意演示紙鶴和紙鶴,學生和學生的合并過程。
教學內(nèi)容:教材第23頁,完成相應的“做一做”及練習三的第1,4題。
教學目標:1.通過演示,初步理解加法的意義,認識“+”號和“=”號,能正確的讀出加法算式。
2.通過學生操作,表達使學生經(jīng)歷加法的計算過程,能通過操作計算5以內(nèi)的加法,使學生初步體會生活中有許多問題要用加法來解決,21教育網(wǎng)
3.培養(yǎng)學生的觀察能力,頭口表達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,培養(yǎng)合作意識。
教學重難點:1.理解加法的含義。
2.選擇合適自己的計算方法。
教學準備:課件
教學過程:
一, 復習導入
師:小眼睛
生:看老師
課件展示圖片
師:老師看看誰的小眼睛最亮,能一眼就看出圖上有什么?你能用學過的1-5來說一句話嗎?
課件動畫展示1棵白菜和2棵白菜的合并過程。
師:你能用一句話來說說這個過程。
師:XX說的真好,把兩部分的物體合在一起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知識——加法。
板書:加法的認識
二,探究新知
1 引導觀察,初步感知加法的含義。
課件播放主題圖:先走來1個小朋友,手中拿中1只紅紙鶴,又走來2個小朋友,每人手中各拿著1只藍紙鶴。直觀的看到1個小朋友和另外2個小朋友走到一起,1只紅紙鶴和2只藍紙鶴放在一起。21·cn·jy·com
師:誰可以像XX一樣,用一句話來說說這幅圖。
師:有誰可以用更簡單的數(shù)學式子來表示嗎?
學生上黑板寫:1+2=3
師:瞧!學好數(shù)學知識,你就可以用簡單的數(shù)學語言來表示生活中的
復雜的事情。
2.認識“+”和“=”
師:你們認識這兩個符號嗎?(手指著+,= )誰當小老師來教教大家?
根據(jù)學生的回答
板書:加號,等號
師:你能用手勢來表示加號的意思嗎?
學生用手勢來表示。
師:我們已經(jīng)認識了這兩個符號,那你會讀這個式子嗎?
學生讀式子
板書:1加2等于3
個人,小組朗讀。
說一說:這個式子中各數(shù)和加法各表示什么。(1表示1個小朋友,1
只紅紙鶴,2表示2個小朋友,2只藍紙鶴;+表示合并;)
3.舉例,加深對加法含義的理解。
師:你能用1+2=3來表示生活中的加法嗎?
師:1+2=3可以表示很多生活中的事情。但是有一個地方是不變的,
你發(fā)現(xiàn)了嗎?
引導學生小結(jié):把兩部分的物體合在一起,求:“一共有多少?”用加法表示。
4.動手操作,體驗加法含義。
師:今天我們班的小朋友表現(xiàn)的太棒了,老師想表演一個節(jié)目來犒
勞大家,但是老師的聲音有點啞,誰可以幫我配一下音。
課件出示:23頁中間的圖。
教師用手指演示23頁中間的圖:3個氣球加1個氣球。
學生配音:小丑右手有3個氣球,左手有1個氣球,合在一起一共有4個氣球
師:你能用我們剛才學過的知識來列一個數(shù)學算式嗎?
生:3+1=4
板書:3+1=4
師:你們想像老師一樣當演員嘛?同桌之間互相合作,一個同學表演,一個同學配音。并用一個式子來表示你們表演的過程。
課件展示23頁的 “做一做”并同時規(guī)定左邊的小朋友表演,右邊的小朋友配音。然后互換角色表演。
請小組學生匯報結(jié)果,并列式子。并說一說式子當中各數(shù)和加法分別表示什么
小結(jié):像我們剛才操作的那樣,把兩部分物體放在一起,求“一共是多少”可以用加法計算。
三,鞏固練習。
1. 完成教科書第27頁的第1,4兩題。(課件演示)、
每出示一幅圖讓學生說圖意,再列式子。
2.拓展題:課件展示
四,小結(jié)。
師:這節(jié)課你都學到了什么,還有什么不懂的嗎?
板書設(shè)計:
加法
1 + 2 = 3 3 + 1 = 4
加號 等號
讀作: 1加2等于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