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來到現(xiàn)代與經(jīng)典,讓教育人生更絢麗!
例3 一架飛機(jī)飛行在兩個城市之間,飛機(jī)的速度是每小時576千米,風(fēng)速為每小時24千米,飛機(jī)逆風(fēng)飛行3小時到達(dá),順風(fēng)飛回需要幾小時?
解 這道題可以按照流水問題來解答。
(1)兩城相距多少千米?
(576-24)×3=1656(千米)
(2)順風(fēng)飛回需要多少小時?
1656÷(576+24)=2.76(小時)
列成綜合算式
[(576-24)×3]÷(576+24)
=2.76(小時)
答:飛機(jī)順風(fēng)飛回需要2.76小時。
12 列車問題2009-12-31 10:48【含義】 這是與列車行駛有關(guān)的一些問題,解答時要注意列車車身的長度。
【數(shù)量關(guān)系】 火車過橋:過橋時間=(車長+橋長)÷車速
火車追及: 追及時間=(甲車長+乙車長+距離)
÷(甲車速-乙車速)
火車相遇: 相遇時間=(甲車長+乙車長+距離)
÷(甲車速+乙車速)
【解題思路和方法】 大多數(shù)情況可以直接利用數(shù)量關(guān)系的公式。
例1 一座大橋長2400米,一列火車以每分鐘900米的速度通過大橋,從車頭開上橋到車尾離開橋共需要3分鐘。這列火車長多少米?
解 火車3分鐘所行的路程,就是橋長與火車車身長度的和。
(1)火車3分鐘行多少米? 900×3=2700(米)
(2)這列火車長多少米? 2700-2400=300(米)
列成綜合算式 900×3-2400=300(米)
答:這列火車長300米。
例2 一列長200米的火車以每秒8米的速度通過一座大橋,用了2分5秒鐘時間,求大橋的長度是多少米?
解 火車過橋所用的時間是2分5秒=125秒,所走的路程是(8×125)米,這段路程就是(200米+橋長),所以,橋長為
8×125-200=800(米)
答:大橋的長度是800米。
例3 一列長225米的慢車以每秒17米的速度行駛,一列長140米的快車以每秒22米的速度在后面追趕,求快車從追上到追過慢車需要多長時間?
解 從追上到追過,快車比慢車要多行(225+140)米,而快車比慢車每秒多行(22-17)米,因此,所求的時間為
(225+140)÷(22-17)=73(秒)
答:需要73秒。
例4 一列長150米的列車以每秒22米的速度行駛,有一個扳道工人以每秒3米的速度迎面走來,那么,火車從工人身旁駛過需要多少時間?
解 如果把人看作一列長度為零的火車,原題就相當(dāng)于火車相遇問題。
150÷(22+3)=6(秒)
答:火車從工人身旁駛過需要6秒鐘。
例5 一列火車穿越一條長2000米的隧道用了88秒,以同樣的速度通過一條長1250米的大橋用了58秒。求這列火車的車速和車身長度各是多少?
解 車速和車長都沒有變,但通過隧道和大橋所用的時間不同,是因為隧道比大橋長。可知火車在(88-58)秒的時間內(nèi)行駛了(2000-1250)米的路程,因此,火車的車速為每秒
(2000-1250)÷(88-58)=25(米)
進(jìn)而可知,車長和橋長的和為(25×58)米,
因此,車長為 25×58-1250=200(米)
答:這列火車的車速是每秒25米,車身長200米。
13 時鐘問題2009-12-31 10:49【含義】 就是研究鐘面上時針與分針關(guān)系的問題,如兩針重合、兩針垂直、兩針成一線、兩針夾角為60度等。時鐘問題可與追及問題相類比。
【數(shù)量關(guān)系】 分針的速度是時針的12倍,
二者的速度差為11/12。
通常按追及問題來對待,也可以按差倍問題來計算。
【解題思路和方法】 變通為“追及問題”后可以直接利用公式。
例1 從時針指向4點(diǎn)開始,再經(jīng)過多少分鐘時針正好與分針重合?
解 鐘面的一周分為60格,分針每分鐘走一格,每小時走60格;時針每小時走5格,每分鐘走5/60=1/12格。每分鐘分針比時針多走(1-1/12)=11/12格。4點(diǎn)整,時針在前,分針在后,兩針相距20格。所以
分針追上時針的時間為 20÷(1-1/12)≈ 22(分)
答:再經(jīng)過22分鐘時針正好與分針重合。
例2 四點(diǎn)和五點(diǎn)之間,時針和分針在什么時候成直角?
解 鐘面上有60格,它的1/4是15格,因而兩針成直角的時候相差15格(包括分針在時針的前或后15格兩種情況)。四點(diǎn)整的時候,分針在時針后(5×4)格,如果分針在時針后與它成直角,那么分針就要比時針多走 (5×4-15)格,如果分針在時針前與它成直角,那么分針就要比時針多走(5×4+15)格。再根據(jù)1分鐘分針比時針多走(1-1/12)格就可以求出二針成直角的時間。
(5×4-15)÷(1-1/12)≈ 6(分)
(5×4+15)÷(1-1/12)≈ 38(分)
答:4點(diǎn)06分及4點(diǎn)38分時兩針成直角。
例3 六點(diǎn)與七點(diǎn)之間什么時候時針與分針重合?
解 六點(diǎn)整的時候,分針在時針后(5×6)格,分針要與時針重合,就得追上時針。這實(shí)際上是一個追及問題。
(5×6)÷(1-1/12)≈ 33(分)
答:6點(diǎn)33分的時候分針與時針重合。
14 盈虧問題2009-12-31 10:51【含義】 根據(jù)一定的人數(shù),分配一定的物品,在兩次分配中,一次有余(盈),一次不足(虧),或兩次都有余,或兩次都不足,求人數(shù)或物品數(shù),這類應(yīng)用題叫做盈虧問題。
【數(shù)量關(guān)系】 一般地說,在兩次分配中,如果一次盈,一次虧,則有:
參加分配總?cè)藬?shù)=(盈+虧)÷分配差
如果兩次都盈或都虧,則有:
參加分配總?cè)藬?shù)=(大盈-小盈)÷分配差
參加分配總?cè)藬?shù)=(大虧-小虧)÷分配差
【解題思路和方法】 大多數(shù)情況可以直接利用數(shù)量關(guān)系的公式。
例1 給幼兒園小朋友分蘋果,若每人分3個就余11個;若每人分4個就少1個。問有多少小朋友?有多少個蘋果?
解 按照“參加分配的總?cè)藬?shù)=(盈+虧)÷分配差”的數(shù)量關(guān)系:
(1)有小朋友多少人? (11+1)÷(4-3)=12(人)
(2)有多少個蘋果? 3×12+11=47(個)
答:有小朋友12人,有47個蘋果。
例2 修一條公路,如果每天修260米,修完全長就得延長8天;如果每天修300米,修完全長仍得延長4天。這條路全長多少米?
解 題中原定完成任務(wù)的天數(shù),就相當(dāng)于“參加分配的總?cè)藬?shù)”,按照“參加分配的總?cè)藬?shù)=(大虧-小虧)÷分配差”的數(shù)量關(guān)系,可以得知
原定完成任務(wù)的天數(shù)為
(260×8-300×4)÷(300-260)=22(天)
這條路全長為 300×(22+4)=7800(米)
答:這條路全長7800米。
例3 學(xué)校組織春游,如果每輛車坐40人,就余下30人;如果每輛車坐45人,就剛好坐完。問有多少車?多少人?
解 本題中的車輛數(shù)就相當(dāng)于“參加分配的總?cè)藬?shù)”,于是就有
(1)有多少車? (30-0)÷(45-40)=6(輛)
(2)有多少人? 40×6+30=270(人)
答:有6 輛車,有270人。